解析团餐行业的十大趋势

更新时间:2012/5/10

 

       十多年来,随着与团餐行业发展的共同成长,有些趋势仍就朝着既定方向发展,而其它一些趋势却呈现出了诸多不确定性。总之,传统的团餐行业商业环境的整个格局开始发生第二次变化,对于身处行业中的企业和经理人,如何准备和应对行业二次发展,直接关系到生存问题。

 

       资源吃紧:团餐行业是人的事业,是典型的服务商业,其资源无非就是外部资源(客户)和内部运作资源(成本)两大块。外部资源获取的能力直接受内部资源运作效率的影响,也就是说,团餐企业争夺客户的能力体现着该企业内部综合成本管理的效率。

 

       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使团餐行业的优质客户资源大幅减少,同时,人工成本、物料成本持续上涨,但是工作餐饮的需求依然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团餐经营者们应当针对资源价格上涨、波动甚至资源短缺的前景未雨绸缪。若干年后,“资源生产率”必将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工业化受阻:由于工作餐需求标准控制,工作餐单价始终疲软,受制于原料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与销售单价的相互牵制,半成品加工和服务的工业化进程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停滞或减速,但半成品工业化的趋势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就原料的半成品工业化加工来看,中式速食餐饮的规范化运作管理是大势所趋。与此相比,中式简餐的操作复杂性将变得更加简约。目前,团餐经营者们应当整合自己的营运模式,并置于不同的情境之下进行可组合式设计。

 

       行业信任耗竭:企业和民众间的关系本来就有剑拔弩张的迹象,而公共食品安全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紧张关系。从战略上说,团餐行业在当前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情景下,要充分发动行业协会或联合体主导宣传价格与质量之间的正比关系,配合政府管理部门打击非法无证营运对象,净化行业操作规范,尽量赢回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同时拓宽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范围。 

 

       政府更为强势:政府越来越多地插手行业规范活动,这是正面的,是好事。但有些政策有悖于市场经济,比如减免税的运用。团餐行业本身就是基础性的服务行业,其盈利途径就是通过人工技术来转化出利润,牵涉的直接成本组成很简单,因此,当减免税政策不是用在行业上,而是赋予个别经营体时,整个市场售价就全给打乱了,市场竞争不是建立在管理规范和营运控制上,而是走向价格竞争的极端,个别经营体为了压缩成本以适应减免税体制下的市场竞争,不惜触犯用工体制、原料采购等红线,造成行业的信任危机。 

 

       作为管理者,应该从两个方面注意反省自己的战略。一是要准备好在现有政策体制下展开竞争;二是要认识到公共食品安全的开支将越来越大,因此它的地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理论联系实际的管理,不断出现的危机暴露了某些管理方法的局限性。团餐管理应该融入对基础需求行为更现实的看法——也就是利用行为经济学、采取发展的眼光,并结合不断变化的需求。高层管理者们更要善于发现需求和创造需求。消费模式的变化 经济危机、收入缩水的现状意味着,消费支出可能暂时回不到危机前的水平了。未来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一工作餐化繁为简的新市场现象;

 

       二单体消费分布呈现多极化格局。究竟采取何种经营模式取决于最终发生的是哪种情境。 

 

       社区餐饮崛起:传统的团餐是指企业福利性质的工作餐,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多样化的企业办公模式将成为团餐行业新的经营模式和利润来源的驱动力。其一、政府力促转变经济发展增长模式,直接导引着传统团餐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做出经营模式的变革。其二、高速运转的工作节奏促使家庭的日常餐饮也追求简约化。

 

       实业呈现新格局:虽然经济衰退会影响行业内的所有企业,但实力强大和弱小的竞争对手之间的绩效差距在不断拉大,这给了实力强大者重塑竞争格局的机会。

 

       继续创新:虽然许多商业发展放慢了脚步,但在传统的团餐领域,创新空间并未因经济衰退受影响。这给了高层管理者明确的启示,不以事小而不为,抓紧调整自身营运模式的研究投入,提高市场适应能力,为下一轮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

 

       价格稳定存疑:经济危机对很多经理人来说,最直接的威胁就是通缩。然而,政府近来在遏制危机及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努力也增强了另一种可能性,即通货膨胀卷土重来。无论在那种情况下,企业都应该尽可能将产品售价与原材料采购成本挂起钩来。企业应该把明确采购职能的战略地位作为当前要务。

 

 


关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