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7/30
每天中午下班,在工业园一家生物制品公司上班的马庆都会拿着饭盒来到厂区内的职工食堂就餐。食堂的饭菜不仅可口,而且还是免费供应。像马庆一样,该公司大部分职工都乐意在职工食堂就餐。“同事们一起就餐,说得热闹、吃得开心,有一种大家庭的温馨。”马庆说。
设有福利性质的职工食堂,过去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相互对比各自单位食堂的饭菜质量,也常常成为邻居间议论的话题。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那些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在大力压缩经营成本时,突然意识到,对职工福利性食堂的投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随着“企业剥离办社会”,一些职工食堂开始转入承包经营,企业不再对职工进行补贴,有些企业的职工食堂干脆随着厂办医院、厂办学校一起被剥离。当这些伴随职工生活多年的内部食堂消失之际,一些过去常常对食堂饭菜挑剔的职工突然感到了失落,甚至对自己服务了多年的企业产生了一种陌生、缺乏温暖的感觉。一个本不引人注意的职工食堂的变化,竟然关乎企业的凝聚力,这恐怕是企业经营者和职工都没有预料到的。
然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却又开始在内部设立这种福利性食堂,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记者近日先后对汴西新区杏花营工业组团中的28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设立职工食堂的占96%。一家纤维素公司,免费为职工提供工作餐;在一家电气企业职工食堂内,记者看到六菜一汤,荤素搭配,干净实惠;一家锚具公司职工食堂,饭菜不仅可口,八月十五给职工供应月饼、正月十五供应元宵,就连农历二月初二,食堂都特意为职工准备了炒凉粉。据一家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主席介绍,公司职工食堂的水、电、煤开支及厨师工资都由企业承担。饭菜都是家常菜,企业对食堂的唯一要求就是让职工花最少的钱甚至不花钱,吃上最可口的饭菜。对于业务骨干,食堂还设有小灶,另有伙食补贴。企业之所以这样做,不仅因为企业离市区较远,企业职工来往不方便,企业中五县及外来务工者又较多,而且,企业经营者知道,要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着眼企业长远发展,必须对职工予以足够的关心,除了尽量提高职工收入和保证职工“三金”缴纳等以外,吃饭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能培养职工与企业“同发展、共荣辱”的意识。
在西区,已经投产运营的民营企业大都设有员工食堂。对于那些从事着技术含量较低、薪酬不高的企业员工来说,一个好的食堂等于让职工每月节省数目不小的开支。许多建有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席都感到,职工对食堂越来越关注。一位民营企业工会主席说,今年年初,一些职工提出食堂存在饭菜质低价高的问题。经过企业工会与企业经营者的沟通,食堂饭菜降到1元钱1份,吃得又香又饱,职工们非常满意。“职工们对食堂提意见,一是关系自己切身利益,二是说明职工对企业有参与意识,能够在企业长期、踏实工作。这种‘以厂为家’的精神,正是企业经营者所希望和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这位工会主席说。
一些民营企业大力投建食堂,与民营企业的用工制度、职工状态有内在联系。从民营企业经营者精明地往职工食堂“赔钱”不难看出,劳动者的地位和权益正在逐步提高,职工食堂也成为企业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纽带。通过职工食堂人性化的服务,拉近了劳资双方的距离,也让“以厂为家、以人为本”的口号,变成了现实。